2016年4月17日 星期日

《黃帝內經》——故事裡的中醫


中醫給我的感覺,就是這麼美    圖片來源: 湖北 神農架




很久很久以前,距今約 900~1100 年,金元時期的大國醫朱丹溪,15歲時,爸爸因為誤診死亡,那段時間,他的大伯和叔叔也都因為誤診喪命。

家族的男人都不在了,年少的他,一肩扛起養家活口、照顧家人的責任。




30歲的時候,他媽媽累倒了,全身非常疼痛。原來在他爸爸、伯叔相繼過世後,這個女人不只照料自己的三個兒女,同時也撫養長大伯叔的遺孤。繁重的壓力、長期的操勞,女人終於病倒了。

朱丹溪到處找醫生為媽媽治病,但每個醫生的說法都不同,這個郎中說是這個病,那個郎中說是那個病,治來治去都治不好。朱丹溪很害怕爸爸被誤診死亡的悲劇,又在媽媽的身上發生。於是決定自己學醫來治病。

他買了一本《黃帝內經》 自學。讀了三年,才有一些心得。再讀二年,才通。總共讀了五年,才有信心,嘗試開藥方,最後治好媽媽的病。他媽媽後來很長壽喔。

不過,他並沒有因此下定決心以行醫為志向。

他是到44歲,在思考人生方向時,又在恩師的建議下,才決定學醫,以行醫救人為人生使命。

朱丹溪44歲拜在名醫 羅知悌 門下,羅老師要朱丹溪完全歸零,把以前學的醫理全都忘記,只以《黃帝內經》為依據,再參考金元四大家,前三家 劉河間、李東垣、張子和 的經驗,再依病人的情況,來治病。






《黃帝內經》 ,是某個文人收集、整理千年來許多醫者的心得、醫理,編集而成。書大約是在西漢時間完成(距今 2000 年),現有資料無法說出準確出書年代。

《內經》分為《素問》、《靈樞》兩部,每部有81篇,全書共162篇。

(素問,靈樞,有看金庸《飛狐外傳》的請舉手,女主角 程靈素 的名字,就是這樣來的。)


 《內經》是現存,中國最早的醫學經典。其他的醫學著作,譬如《扁鵲內經》等等都丟失了。

流傳到宋代的時候, 距今約1000~1300年,《靈樞》在中國遺失了。

後來高麗國(今天的韓國)國王,拿《靈樞》來跟宋朝皇帝換《資治通鑑》。大臣都反對。因為《資治通鑑》裡面有治國的秘方,怎麼可以拿它來換半部醫書。但皇帝認為「治人如治國」,於是決定換回《靈樞》經。

我們現在才有完整的《黃帝內經》可以學習。

(宋朝皇帝都非常重視醫藥,因為宋朝開國之前,經歷 50 多年的兵荒馬亂,百姓身心俱疲,身體健康狀況很糟,疾病很多,宋朝皇帝希望儘快讓百姓過安定太平的日子,大量搜集藥方,整理出幾部大型的方藥書,印刷出版,供百姓閱讀,其中以《太平惠民和劑局方》最有名。)




圖片來源於網路,如有侵權,請告知,立即移除。

參考資料:

百家講壇--朱丹溪

黃帝內經--王洪圖教授



沒有留言 :

張貼留言